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学医生如何做科研?

“科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应“做选择”或是“求兼备”?还得依靠规章制度分配或是本人随意选择?这在中国仍是个难解的问题,应对在我国愈来愈多的医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掌握欧美发达国家对“既就医又搞科学研究”医师的管理方法对策,有着相应实际意义。
一、临床医学医师科学研究窘境
1. 临床医学上班忙,都没有时间开展科学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61.7%的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日上班时间超出8钟头,近百分之七十医师每星期上班时间超出49钟头,住院医生周上班时间为64钟头~88钟头。繁重的临床医学上班挤占了其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而进到实验室实验较为耗时间,有些实验完成一次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一般实验都经历多次失败或者重复,耗费大量的精力。因此,很多年轻医生认为搞科学研究实在是都没有时间,有心无力。
2.都没有科学研究平台,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非附属医院,尤其是地市级及以下的医院很难有功能完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即使建立科学研究平台的,在实际运行中也可能在功能定位、资源质量及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问题,使得科学研究难有起色。对于大多数地市级的三级医院来讲,愈来愈多的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医师前来求职,科学研究诉求与现实环境的矛盾可能尤为突出。
3. 都没有立项课题,缺少资金开展科学研究
年轻医生,尤其是刚毕业的医师,处于科学研究过渡的尴尬期:学生时代在导师指导下做课题,不用考虑科研经费的问题,毕业后到新的单位可能还没有申请到新的课题。同时,国家、省部级的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对申请人的学历、职称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有些单位的年轻医生处于空白期。但是,这部分医师可能是最有科学研究激情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不言而喻。欣喜的是,很多有条件的单位开始设立有着项目孵化目的的单位课题。
二、临床医学医师是否需要做科学研究
这是我经常会被讨论到的问题,做科学研究是兴趣?或是使命或晋升所迫?繁忙的临床医学上班常常成为舒缓压力﹑逃避写文章﹑逃避思考的借口。也许还有人会说,好医生就是每天诊治许多病人,做很多手术,临床经验极其丰富;或者,理论功底扎实,授课访学,带领大家共同成长……但是,仅有这些,或是不够的。
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这样说道,在黄晓军看来,规章制度的缺陷在于有要求、没培训,基金和文章的背后需要的是严格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训练。在我国的临床医学医师需要加强临床研究的意识和素养,以解决重大的疑难疾病、推动医学进步。
三、美国医生如何做科学研究
今天看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一些资料特分享给大家,众所周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包括第一例完全变性手术、第一例心脏搭桥、第一例新生儿法洛氏四联症手术等等。许多今天医院里习以为常的操作,如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橡胶手套,心肺复苏术,肾透析,都是在霍普金斯医院开始的。人类第一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现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发现脑内啡,也都是由霍普金斯医院的研究人员完成的。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科研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放射科的核医学为例,共有100百多位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技术员这些临床工作者仅有30余名,其余70多人都是研究人员。
他们对科研也是十分支持的,每个人都喜欢新想法,并为之探索和实践。他们也喜欢讨论,几乎每周都有科研组会。他们对某些课题有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比如目前火爆的人工智能,这边的课题组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涌出。跨学科的联合更是必不可少的合作模式。
因此,对于科研,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值得我们学习,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更值得我们借鉴,那种对新事物探索的精神和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心态,也是忙碌的中国医生所欠缺的。
1、在美国的医院里,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做研究的动力来自对临床的热爱,对患者的关怀和对事业的责任心,而不是为了应付评职称而去完成某些指标。每位从事科研的人员应该建立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从基础工作做起,对该方向科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让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定延展性。
2、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鼻祖,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要求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科研、临床两手抓,以放射科为例,每天早晨七点半,都会有专业授课。核医学专业也一样,每周固定的几个早晨都会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授课,几乎每天中午12时~13时,都会有病例讨论或者主题内容。
3、多学科协作需要制度配合,鼓励大家分领域、分专业、分特长进行研究,细化的科研方向更容易让人专注,这样有利于相互之间资源互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约翰·霍普金斯医院Gallia博士提到他们的亚专科神经外科团队有专属于自己的麻醉师,称之为神经麻醉师。这些神经麻醉师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一般神经外科手术室和神经介入放射学治疗室中提供护理。相比一般的麻醉师而言,神经麻醉师更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更了解神经外科团队的治疗意图,他们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麻醉组合,以确保这些复杂和细致入微的手术能达到其手术目标。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回到医生是否需要做科研的话题,“科研临床两手抓”需要个人努力,适当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单位和国家层面需要提供政策支持。
临床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临床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为科研提供样本,是对科研成果的检验;科研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分析能力,可以改变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临床科研、临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

-
注意!中国驻英大使馆再发文提醒留学生谨防被骗!
-
25 Fall海外博士申请来得及吗?26年规划建议!
-
出国留学不花钱,CSC奖学金助你圆留学梦!
-
英国大学全面决定涨!学!费!又该如何规划开支呢?
-
什么是医学访问学者?如何申请访问学者?
-
卡罗琳宣布2024 年首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
-
韩国留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视光学重点推荐专业!
-
申请海外医学博士难?掌握这几点,你也能成功拿offer!
-
德国行医,中国医生的新选择?
-
留学之途|留学生也有自己的黑神话?又该如何直面天命?
-
英加澳纷纷调整留学生政策!25fall去哪儿留学?
-
香港留学| 2025年香港院校博士申请9月开放!!!
-
警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官方严正声明:无任何直录或保
-
医生访问学者,出国访学可以选择哪些国家?
-
注意!中留服学历认证出现新标注,留学生们请注意!!!
-
日本直博|何必在国内卷,日本直博不香吗?
-
西班牙|牙科留学优势、申请条件及院校推荐!
-
香港读博是“平价首选”?香港博士生活费及奖学金大盘点
-
留服认证再出新动作!你的学历学位还能被顺利认证吗?
-
巴黎奥运会掀起热潮,带你探索法国留学之旅的魅力!
-
【建议收藏】留学新生必备 ! 超全出国行李清单!
-
【案例分享】恭喜C医生喜获哈佛大学胃肠科访问学者offer!
-
2025QS欧洲大学排名出炉!英国院校霸榜!
-
【案例分享】恭喜C同学喜获香港大学口腔正畸博士offer!
-
加拿大废除“工签申请捷径!对留学生的影响?
-
【案例分享】大阪大学直博offer分享及申请要求!
-
西班牙CEU大学牙医本科项目
-
德国行医| FSP课程又一轮开课啦!